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
返回一、农业物联网概念及发展现状
1、农业物联网
对“物联网”的解读众说纷纭:
传感、通讯、网络、处理等各领域都从自己的角度去阐述和放大。
初始定义:
MIT: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
ITU: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品的阶段,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
天赫的解读
A、物联网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从信息化向智能化提升。
B、在已经发展起来的传感、识别、接入网、无线通讯网、互联网、云计算、应用软件、智能控制等技术基础上的集成、发展和提升。
C、物联网本身是针对特定管理对象的“有限网络”,是以实现控制和管理为目的,通过传感/识别器和网络将管理对象连接起来,实现信息感知、识别、情报处理、态势判断和决策执行等智能化的
管理和控制。
D、物联网的应用带来的海量数据将给通讯网、互联网和信息处理技术带来数量级的需求增长。
2、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现状
目前初步形成可应用于各类农业环境监测和诊断的网络化技术和产品,已经在设施农业、农田作物、野外台站、工厂化养殖等领域示范应用。如果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即可形成农业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该研究成果可针对大规模农业园区、设施农业和野外农田,离散部署无线传感器节点,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对作物生长环境、农业气象要素,如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进行动态实时采集,并通过GPRS/CDMA/3G移动通信网络实时传输至远程中心服务器,中心服务器接收存储数据,结合对应的诊断知识模型对数据解析处理,以达到分布式监测,集中式管理。
3、未来的农牧业物联网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为实现农业、畜牧业的信息化、产业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农业、畜牧业也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平台。
未来大到一头牛,小到一粒米都将拥有自己的身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生长状况等一切信息,实现所有农牧产品的互联。
二、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
农业物联网技术根据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从农田到餐桌,从牧场到餐桌各重要环节进行电子化管理。
资源–农地整治重大工程监管;基本农田数量、等级、利用效率、环境质量网络化管理;农用水资源管理…
环境–农田土壤、地表与地下水环境、光热、小气候…
生产–作物生产:土壤理化参数、水、肥、保、苗…
设施农业:生物环境控制与管理信息系统…
养殖生产:个性化生理、健康、喂养监测管理…
农产品与食品–产地环境、产品储存、物流、营销…
农业装备–服务作业调度、工况监控、远程诊断服务…